“冷链藏毒”频频出现,进口冷冻食品还能吃吗?
冷冻牛肉、冷冻“甲壳烧”、冷冻猪肉……刚进入12月,短短几天时间,包括山西、安徽、辽宁等多省份频繁曝出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又是进口食品,又是冷链环境,“冷链藏毒”防不胜防?

浙江玉环对所有经营冷冻食品的经营户进行排查
一起接一起!多地冷链食品环境核酸阳性
据河南省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息,12月5日,郑州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时,发现中牟县万邦市场一批原产地为俄罗斯的冷冻鸡整翅内包装样本呈阳性。
经调查,该批冷冻鸡整翅共27吨2700件,货物未流入市场销售,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这只是近期国内发生的“冷链藏毒”案例之一。
湖北荆门发现1份进口牛肉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浙江玉环菜场发现的进口冷冻肉标本呈阳性、山东巨野进口冷冻牛肉外包装核酸阳性……
12月刚刚开始,短短7天内,据不完全统计,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案例已经涉及湖北、浙江、山东、河南、山西、安徽、辽宁、黑龙江等多个省份。
上述地区的检测样本涉及冷冻猪肉、冷冻鸡肉、冷冻牛肉以及其他冷冻食品,产地覆盖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厄瓜多尔、俄罗斯、印度等地。
由于部分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批次的进口食品已经流入其他地区,目前,多地已紧急开展排查。江苏沛县,浙江余姚、慈溪均发现流入核酸阳性批次进口“冷冻去骨牛腩”,上述地区已将库存产品全部就地封存,对相关场所环境严格消毒,并对涉事食品及外包装、环境、相关接触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如果说此前发现的“冷链传毒”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那么,从近期曝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物流,“冷链传毒”已影响到其他深处内陆的省份。
资料图:工作人员对进口冻品进行入库前的消杀
食用冷链食品有感染风险吗?
从公众的视角来看,冷冻食品,特别是进口冷冻食品现在还能不能吃?这是最关切的问题。
“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说,感染风险主要是在搬运、操作等环节,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引发感染。
张流波介绍,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实现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消毒后再接触表面,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进行过消毒后,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公众不必过度紧张。
不过,不得不说,冷冻食品“带毒”的风险点确实较多,“冷链”防控必须把工作做到细之又细。
资料图:浙江省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应急演练
而对于公众来说,不少专家已经给出建议,冷冻食品烹饪过程要保持清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