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钱塘,会群贤—脊柱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明年鹏城再奏华章
“水光潋滟晴方好,尽享峰会景色宜”。2019年1月26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分会国际教育工作组脊柱高峰论坛在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兼备的人间天堂-杭州成功举办。本次高峰论坛由邱勇教授、王岩教授、袁文教授担任顾问,史建刚教授、郑召民教授担任名誉主席。国内外30余位专家,聚焦颈椎/颈胸交界区截骨术、颈椎翻修术、脊柱畸形手术并发症及翻修、腰椎手术并发症及翻修四大主题,通过主题演讲、手术视频、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余位医生前来学习、交流。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南京鼓楼医院钱邦平教授主持开幕式,介绍了国际教育工作组的成立背景及脊柱高峰论坛的与会嘉宾。
✦大会主席钱邦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名誉主席、上海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以及大会共同主席、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全仁夫教授分别致欢迎辞。
✦大会名誉主席史建刚教授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法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鼓楼医院邱勇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
✦邱勇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学术交流:
一、颈椎/颈胸交界区截骨术
首先,国际颈椎研究协会(CSRS)主席、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主席Jeffrey C. Wang介绍了各种颈椎截骨技术的适应证、主要操作步骤,并着重传授了如何规避颈椎截骨术中各种潜在并发症。
✦Jeffrey C. Wang教授精彩演讲
AOSpine及CSRS前任主席、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K. Daniel Riew教授通过手术录像,生动讲解了颈椎僵硬性后凸畸形的前路截骨术的操作细节,及如何运用前后路联合截骨技术治疗传统认为极具挑战性及高风险重度颈椎/颈胸段畸形。
✦K.Daniel Riew教授作专题报告
邱勇教授阐述了颈胸段畸形对患者外观、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根据是否伴有后凸、分节程度等进行分类,并强调对伴有颈胸段后凸、半脱位、神经损害的恶性进展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应及早手术干预。史建刚教授介绍了可控前移技术(ACAF)治疗后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阐明了ACAF作为一种新开展的颈椎前路技术,是治疗颈椎OPLL的良好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王岩教授介绍了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颈椎畸形病例,胸腰椎截骨后,由于颈椎僵硬,失去代偿能力,患者只能仰视。通过颈椎反向截骨(屈曲性截骨)后,患者平视功能恢复良好。南京鼓楼医院钱邦平教授对AS矢状面分型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生动的病例展示(“颌触胸”、“耳触肩”畸形)和全面的文献回顾,深入阐述了颈胸段截骨矫形对重建强直性脊柱炎矢状面序列的贡献,并指出应根据影响患者外观和功能,及总体平衡的主要畸形,决定先行颈椎还是腰椎截骨。全仁夫教授解答了如何通过术前周密截骨设计从而减少重度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李方财教授报告了屈曲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伸展畸形的病例,并认为屈曲性颈椎截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过度前凸畸形的良好方法。艾福志教授讲解了C2/3脱位伴严重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并总结C2/3脱位伴后凸畸形可采用的手术入路包括颈前(下颌下或经口)、颈后或联合前后、后前后、前后前等多种方法,具体根据后凸畸形的类型、僵硬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全身状况、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王岩教授
✦钱邦平教授
✦全仁夫教授
✦李方财教授
✦艾福志教授
二、颈椎翻修手术
K. Daniel Riew教授首先介绍了引起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相对罕见的原因,例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寰枕融合、齿突发育不全等)常伴有颈椎管狭窄,可使颈髓受压。提示脊柱外科医师对CSM的病因,除了考虑退变、外伤等常见原因外,不应忽视颈椎畸形等罕见原因。随后,Jeffrey C. Wang教授阐述了降低脊柱手术各种并发症的主要策略,并指出外科医生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是关键措施之一。温医大二附院王向阳教授着重讲解了上颈椎术后的翻修,并认为翻修策略的制定应着眼于实现神经的充分减压及颈椎稳定性的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夏虹教授讲解了上颈椎术后翻修原因及对策,指出TARP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部结构缺失时,是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上海长征医院郭永飞教授通过病例分享,阐释了ACAF技术在颈椎翻修术中的应用,指出ACAF技术结合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及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是翻修术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于滨生教授围绕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何时需要前后路联合手术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他建议当术前JOA评分小于9,对神经功能恢复期望值高,需要充分消除导致脊髓损伤的因素时,需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上海仁济医院沈洪兴教授介绍了颈前路融合术后假关节的翻修策略,着重强调了在翻修手术中,获得坚强融合,是主要目标。
✦王向阳教授
✦夏虹教授
✦郭永飞教授
✦于滨生教授
✦沈洪兴教授
三、脊柱畸形手术并发症及翻修
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脊柱畸形围手术期神经并发症,指出周密的术前评估、适度的术中矫形、术中持续监测和及时探查是有效防治该类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召民教授讲解了复杂重度脊柱畸形手术的神经并发症及预后,总结术前牵引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有效措施,围手术期多学科合作是必要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孙天胜教授介绍了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阐述了早期诊断需要全面评估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破坏假膜,使细菌无所遁形。北京协和医院沈建雄教授针对如何降低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了阐述。着重指出对于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出生或婴幼儿期肌力/肌张力障碍),应高度警惕先天性肌病及恶性高热的出现。术中应避免使用触发药物,并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李淳德教授介绍了腰椎融合术后DJF的原因和翻修策略,提出DJF最常发生于L5椎弓根螺钉与骨结构的交界面,常同时伴有L4/5椎间融合器塌陷。湘雅二院的王冰教授分析了先天性腰骶段畸形术后冠状面失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融合节段选择错误、腰骶部水平化不足、术前冠状面失衡(C型)以及代偿弯的过度矫正是可能原因。全仁夫教授介绍了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矫形手术设计思路与技巧。钱邦平教授报告了髋-脊柱综合征这一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专题,对髋-脊柱综合征的分类、鉴别诊断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指出认识该综合征的意义在于解释髋脱位并发症、指导手术策略制定、避免误诊误治。
✦海涌教授
✦郑召民教授
✦李淳德教授
✦沈建雄教授
✦孙天胜教授
✦王冰教授
四、腰椎手术并发症及翻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李危石教授介绍了椎体CT值在腰椎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预测中的作用。阐明了椎体CT值与腰椎BMD相关,可作为骨质疏松及螺钉松动的预测指标。北京积水潭医院何达教授针对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这一主题展开演讲,指出尽管PKP,PV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已十分成熟,但仍不应忽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苏州大学一附院的陈亮教授报告了腰椎术后感染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台湾长庚医院的蔡宗廷教授就微创脊柱手术治疗椎间盘感染作了报告,总结微创TLIDF+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手术是腰椎间盘炎的替代治疗方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且减少术后疼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周强教授介绍了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及内固定失败的翻修策略,主要包括了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陈其昕教授阐述了MISS-LLIF可能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指出术前仔细的手术策略制定、充分熟悉解剖结构、术中合适的体位摆放、运用节段性小切口、精细操作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詹新立教授分析了OLIF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翻修策略,阐明血管、输尿管、神经损伤以及融合器的沉降、方向、深度及位置不良是潜在并发症。台湾长庚医院赖伯亮教授汇报了腰椎固定后邻近节不稳的翻修策略。北医三院韦峰教授就3D打印人工椎体在胸腰椎复发性肿瘤翻修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指出3D打印人工椎体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但仍需更长时间随访来证实。
✦李危石教授
✦何达教授
✦陈亮教授
✦蔡宗廷教授
✦周强教授
✦陈其昕教授
✦詹新立教授
✦赖伯亮教授
✦韦峰教授
闭幕式上,钱邦平教授进行了课程总结:全仁夫教授再次对各位专家、学员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新春快乐!
经过一整天内容丰富且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脊柱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论坛加深了临床医师对脊柱外科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开拓了颈椎截骨技术的视界,使脊柱外科医师更好地领悟了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防范措施,还提供了高端的交流平台,与会者能近距离与国内外脊柱外科专家交流学术、分享经验。期待明年与您相聚在深圳召开的脊柱高峰论坛,共襄盛会!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