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教育处方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有些患者表现为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一般知识
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多数膝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若不接受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几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病程缓慢进展,主要表现膝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减轻,然而负重和膝关节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这是骨关节病的特点。有时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髋关节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膝关节附近。早期可见关节僵硬,如膝关节长时间处于某一体位时,自觉活动不利,起动困难,后逐渐出现关节不稳,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少及步行能力下降,尤以上下台阶,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更加明显。有些膝关节病晚期病人还可能出现一些下肢畸形,以膝内翻最常见,即俗称的“罗圈腿”。
膝关节疼痛是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钝痛,晨起或关节处于某一位置过久后,疼痛最为明显,稍加活动即可减轻。但活动过多时,由于膝关节摩擦又感疼痛,气候变化时疼痛加重,患者感到膝关节不灵活,休息后更觉明显。膝关节出现僵硬状态,活动时膝关节可发出粗糙的摩擦声,这些症状可随着病理变化的加剧而加重,除疼痛外,还可出现局部肿胀、有渗液,肌肉萎缩,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诊断与治疗
其诊断主要依据X线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但还要结合医生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休息:减轻受累关节压力和剪力,使滑膜炎症消失。急性发作时,最好把患病关节放在床上休息,以便关节囊和韧带松弛,从而减少关节面的压迫。
2、关节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关节面明显受压,必须注意避免。可扶拐或人扶避免受累关节持重,受累关节对侧使用手杖可减少重力从而减少持重关节的垂直负荷。
3、股四头肌训练:通过练习下肢股四头肌肉力量可增强关节稳定性,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
4、理疗: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电刺激等均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
5、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及外用药物,必要时可以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及封闭治疗。如果以上保守治疗办法均无效,而软骨退变又很重了,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预防保健
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负重大关节,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
1、控制体重或减肥:肥胖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故中老年人应控制体重,防止肥胖。一旦超过标准体重,减肥最重要。体重下降后能够防止或减轻关节的损害,并可减轻患病关节所承受的压力。
2、绝大多数的退行性关节炎都发生在膝关节。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如膝、踝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平日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长时间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远途跋涉等较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尤其在关节肿胀时更应避免。患者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也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或其他辅助设施来辅助关节运动。
3、穿鞋有讲究:建议穿适当的鞋,其实穿平底鞋,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穿平底鞋行走时,体重会过多地压在脚后跟上,长时间走路时,上传的冲力可能导致足跟、踝、膝、髋、腰等部位疼痛和不适,长时间对关节不良影响便可出现退行性关节炎的表现。所以最好穿松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如坡跟休闲鞋,这样可以减轻重力对关节的冲击,减轻关节的磨损。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