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群贤汇智、骨道前行 | 第七届积水潭论坛骨质疏松论坛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四届创新大会骨与关节分论坛

来源:未知  |  发布时间:2018-04-29 11:40  |  浏览量:
群贤汇智、骨道前行
第七届积水潭骨科论坛骨质疏松论坛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四届创新大会骨与关节分论坛
 
 
盛大开幕
2018年4月20日,风清云静,春花灿烂。第七届积水潭骨科论坛骨质疏松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论坛专注于老年骨折、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骨科专家分享自己的最新病例并针对当下的焦点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全方位、系统化、多角度展现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百余名从事骨质疏松的医生与学者欢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贺良教授
骨质疏松分论坛主席贺良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与大家分享了三句朴实的话语以期共勉:1、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盼望中国的老年人健康,特别是骨关节健康;2、我们的使命是帮助老年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让老年人获得幸福感;3、我们始终肩负使命,不辱使命,秉承真诚、团结、协作、共赢的价值观去努力奋斗!
 
骨质疏松症防治合作基地授牌仪式
 
在分论坛伊始,由护理部主任鲁雪梅主任主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对我院授予“骨质疏松症防治合作基地”授牌仪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名誉副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名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先生致辞,医务部李笠主任代表医院接收了牌匾。
 
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主任鲁雪梅女士宣布授牌仪式正式启动并介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嘉宾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终身名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二炮卫生部原部长
常映明先生致辞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我国骨科龙头医院,为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培养进修医生近万人,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愿同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建骨质疏松防治合作基地,推进健康公益事业发展,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健康管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普及群众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授牌仪式合影(左:李笠     右:常映明)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名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先生致辞,医务部李笠主任代表医院接收了牌匾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社区老年骨健康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
 
在分论坛期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社区老年骨健康学术工作组宣布成立,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科陈狄主任当选第一任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唐杞衡、309医院骨内科王亮、南京鼓楼医院王银河、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冯毅、黑龙江省人民医院段滨红、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鲁雪梅当选为第一任副主任委员。何跃辉任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
 
北京积水潭医院陈狄教授
主持本次会议
 
 
贺良教授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授牌
 
4 月 2 0 日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首届社区老年骨健康学术论坛
 
分论坛邀请了数位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从基础到临床,覆盖了病例个案与临床研究,精彩纷呈。
 
戴成祥教授在《自体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拥有一亿多人患膝骨关节炎,其中仍有5700余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戴教授团队历经六年时间,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疾病治疗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现状,预计未来三年必将其研究成果造福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何跃辉教授分别从‘跌倒的现状及流行状况 ’、‘开设跌到门诊的目的’ 、‘开诊以来的情况’三个方面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跌到门诊的情况。北京积水潭医院跌到门诊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接诊,该门诊由骨质疏松专家和专业护士组成,并与医院多科室协作,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干预及相关疾病治疗与预防、随访。韩晗教授认为对于跌倒老人的治疗,除非在非常有必要的情况下,首选心理治疗,其次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含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社会支持、自我暗示、放松疗法等,始终坚持对心里负担重的患者做好安慰工作。本节内容主持人:宋长惠教授、杨洁教授、白军军教授。
 
MSD专题会
 
 
 
阴英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则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我国,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其中的70%,人数超过5000万。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高达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概率的总和。因此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预测则至关重要。王亮教授分别从‘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关于药物治疗的建议’三方面深度展示了治疗骨质疏松常用药物,如双磷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及其类似物、中医中药等发展历史、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以及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等。陈狄教授介绍了维生素D的传统作用、来源、常见含维生素D的食物、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因素等,并对活性维生素D和天然维生素D进行了比对研究,为大家解答了两种维生素D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等问题。本节内容主持人:李文军教授、鲁雪梅教授、黄彦弘教授。
 
 
 
杨洁教授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KD)及分期的讲解,引出CKD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同时对CKD不同时期的骨量、骨的矿化等进行比对研究。李勇教授主要讲解了OA的诊断标准、治疗目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等方面内容,与在座骨科同仁展开一系列讨论。郭险峰教授认为骨质疏松重在预防,而不是等骨折后再来治疗。郭教授通过自己门诊遇到的案例来讲解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怎样减轻老年人腰部疼痛感?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等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多运动,何时都不晚。本节内容主持人:段滨红教授、阴英教授、高谦教授。
 
 
 
讲者:贺良教授题目:骨质疏松专病治疗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贺良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治疗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知识共享骨质疏松专业业务交流,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殊病例讨论,加强医疗安全用药,请资深专家授课推行预防医学理念;2、举办骨质疏松青年医师培训班;3、骨质疏松媒体宣传。与此同时,贺良教授介绍了积水潭医院在骨质疏松治疗上取得的成绩,届时欢迎广大医师前来进修!方教授首先对Lssues of cement augmentation的几个特点作了阐述:1、产生热量;2、在钻孔处变弱;3、来自应力提升的非典型骨折形态;4、未来骨折更难固定;5、水泥的最佳位置;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混合方法、金属植入物。同时通过特殊的临床病历讲解,对于新的课题研究成果让大家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和了解。
 
 
讲者:方欣硕题目:骨质疏松近端股骨局部骨增强及健侧髋关节骨折修复:一项前瞻性的早期实验
方教授首先对Lssues of cement augmentation的几个特点作了阐述:1、产生热量;2、在钻孔处变弱;3、来自应力提升的非典型骨折形态;4、未来骨折更难固定;5、水泥的最佳位置;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混合方法、金属植入物。同时通过特殊的临床病历讲解,对于新的课题研究成果让大家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和了解。
 
 
讲者:李英贤题目:骨质疏松的小核酸调控
李教授在报告内容中提到: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现状;失重性骨丢失药物防护、骨丢失的发生原因、骨丢失的调控机制研究。空间骨丢失是制约人类进军深空的瓶颈因素,也是建设月球基地和探索火星之前必须解决的影响航天员安全健康的问题。小核酸分子(microRNA)在发育、凋亡、代谢以及人类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李英贤研究团队与301医院骨科研究所、暨南大学临床医院等单位合作,在体外合成了microRNA-214的特异性抑制剂,借助于能够靶向成骨细胞的核酸递送系统,将microRNA-214分子抑制剂精确递送到成骨细胞表面。
 
 
主持人
孙宇庆教授、宋慧教授、张自琴教授
 
礼来专题会
 

 

左上:于志锋教授、右上:张萍教授
左下:Jacqueline Ruth Center 教授
右下:句朝晖教授、高叶梅教授、孙丽芳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志锋教授通过东方医学、西方医学、再认识三个方面详细讲解课题,首先分析了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骨胳的生理变化,进而引申到西方医学对骨质疏松认识的变化。通过梳理中西方在治疗骨质疏松上策略的不同,从而找到契合点的存在找到更加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北京积水潭张萍教授从三个方面探索老年髋部骨折诊疗模式:1、人口老化及老年髋部骨折。2、老年髋部骨折管理新模式。3、内科管理及病房工作汇报。澳大利亚Jacqueline Ruth Center 教授讲解了国外骨质疏松诊治中的争议,并与给国内医师、学者进行经验分享。本节内容主持人句朝晖教授、高叶梅教授、孙丽芳教授。
  
第一排:Miriam Bredella教授、程晓光教授
第二排:张自琴教授、邓微教授
第三排: 张萍教授 、万乃君教授、赵霞教授
 
美国Miriam Bredella教授与众学者分享了骨髓脂肪测量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程晓光教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钙摄入量与骨折和骨密度相关性进行了论述:补钙的风险、肾结石和血管钙化风险、食物钙摄入量与骨密度、钙摄入量与椎体骨折。同时程教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按国家营养的钙摄入推荐量2、尽量食补3、适当补钙4、注意规避风险。北京积水潭医院张自琴教授分别从1、磷在骨代谢中的作用2、正常骨骼矿化需要的条件3、磷的来源4、影响磷代谢的因素5、导致低磷血症的原因6、低磷骨软化7、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8、临床表现9、诊断流程及难点这就各方面与在座学者探讨了肿瘤相关性磷骨软化的课题。北京积水潭医院邓微教授通过一系列精选病例的分享,详细讲解了病历的特点,对骨质疏松症的分型进行了细致的讲述,随后对paget骨病诊断及诊断依据做了详细的分析。本节内容主持人:李晓玉教授 、万乃君教授、赵霞教授。
 
 
 
龚晓峰教授作骨质疏松学术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汇报
 
 
贺良教授为主任/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骨质疏松学术工作委员会合影留念
 
罗氏专题会
 
 
上:Jacpqueline Ruth Center教授
David Marsh 教授
下:张春雨教授、晁爱军教授、李宁教授
 
澳大利亚Jacpqueline Ruth Center教授主要分享了队列研究、临床注册研究、混合研究三种类型的研究成果,通过数据采集的深度和数量对比深入的介绍了达博骨松流行病学研究;加拿大多中心的骨松研究;丹麦国家数据库研究的具体情况。国际脆性骨折联盟秘书长David Marsh教授,介绍了英国国家髋部骨折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展,着重强调了持续地临床审计和反馈对骨折管理的显著推动作用,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管理提出了两个尖端的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多学科组织的课题,如何最好地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如何预防再次骨折?制定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标准建立持续的临床审查,以评估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推行两项举措来应对髋部骨折,围绕此话题展进行了经验分享。本节内容主持人:张春雨教授、晁爱军教授、李宁教授。
 
 
 

主持人:云才教授、陈志刚教授、张晓黎教授  
 
天津医院马信龙教授与在座学者分享了天津医院骨质疏松症发病研究--十年数据,其中包括近九年天津医院门诊骨密度检查人次,髋部骨折住院人数、天津老年人口增长数量、踝部骨折、肱骨骨折等。盛京医院付勤教授分别从:1、骨质疏松骨折及其治疗现状2、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3、提高骨质疏松骨折术后长程管理建议4、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管理展望这四个方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再骨折后管理现状进行系列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姜艳教授,分享了北京协和医院在进行全国多中心骨质疏松及椎体骨折患病率、骨代谢生化指标等流调研究的宝贵经验,针对中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和不同年龄段总椎体骨折患病率作了详细的汇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张路霞教授以中国慢性肾脏病为例,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立、管理和发展,所产出的丰硕成果显著提高了中国慢性肾脏病的诊疗,这对骨质疏松症的慢病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积水潭医院龚晓峰教授汇报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髋部骨折数据和英国髋部骨折国家数据库(NDFD)之间的差异,以及国内多家医院近2000例髋部骨折治疗的数据,呼吁与会专家共同努力,探索建立我国髋部骨折的数据库。本节内容主持人:云才教授、陈志刚教授、张晓黎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
 
 
关于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分会决定聘请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刘波教授为主任委员;刘晓光教授、付勤教授、马信龙教授、蒋电明教授是骨与关节分会副会长,同时兼任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刘浩教授,刘少喻教授,闫景龙教授,陆宁教授,张晓琳教授,丁文元教授任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波教授致辞,提名北京积水潭医院韦祎副主任医师任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
 
 
 
骨与关节分会副会长蒋电明教授做“急性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强化康复策略”专题演讲,与各位委员进行热烈讨论。
 
 
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韦祎提出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工作安排和计划。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2016年11月19日在北京成立。分会以促进老年医学事业发展为核心,以学术为本;组织团结国内顶尖骨科学者,开展老年骨与关节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科研、学术和培训项目,促进国内老年骨与关节疾病相关指南的制定,探索符合国情的老年骨与关节疾病的防治模式,全面促进老年骨与关节疾病的防治水平。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脊柱疾患例如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社会以及医保的负担。为了更好的治疗和预防老年性脊柱疾患,更多的骨科医生需要投入到脊柱外科专业中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完善组织建设与职能体系的建立,骨与关节分会常委会在去年讨论准备成立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经过工作人员半年多的筹划和准备,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脊柱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将围绕老年人脊柱外科疾病建立诊疗平台,搭建骨科研究联盟,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复杂病例的临床讨论和远程会诊,推广老年脊柱外科疾病数据库共享,更好的为老年脊柱患者服务!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骨与关节分会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作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的领导人,贺良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分会长期工作的充分肯定、对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未来工作的期许,并宣布任命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周一新教授为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接下来,作为新当选的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一新教授进行致辞,并当场宣读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核心成员名单:聘请王坤正、裴福兴、曲铁兵三位人工关节领军人物为学术工作委员会顾问;聘请曹力赵建宁黄伟、陈晓东、吴立东、沈斌、王文波等七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其余委员共计81人。
 
 
 
宣读完毕,工作人员为到场的委员们发放证书,并合影留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节疾患将成为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目前,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在飞速增长,大部分接受手术的患者为老年人;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更有许多老年患者面临人工关节翻修的问题。相信关节外科学术工作委员会将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及周一新教授的带领下,通过高水平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翻修术,让更多老年人获得优良的生活质量,为我国老年医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论坛现场氛围热烈,议题设计精致、严谨,完美体现了学术性及专业高度。众学者以全球视野思考学科发展之路,迈出创新、引领、发展的新步伐,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对骨质疏松治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进一步规范化诊治骨质疏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患者带来福祉,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