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园地 >

TESSYS-FULLSEE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全内镜)

来源:未知  |  发布时间:2018-10-18 14:23  |  浏览量:

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性好评。与传统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凭具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因而,该技术在我国脊柱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尽管椎间孔镜技术优势明显,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术中需反复透视进针到靶点位置X线监视下靶点穿刺过程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手术时间和术中射线暴露剂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术中局麻下疼痛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避免术中损伤神经根,我们通常采用的麻醉是局麻,而不是全麻或腰麻。

 

椎间孔镜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微创医生所接受和掌握,但在不影响手术安全性的条件下,尽可能减轻患者术中痛苦、减少术中透视和穿刺次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结合传统开放性手术的理念,改进了椎间孔镜穿刺定位方法,采用改良的TESSYS-FULLSEE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手术操作

 

采用全麻,均采用TESSYS-FULLSEE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手术。首先,通过体表定位,设定穿刺点,定位针穿刺下位椎体的后上缘。定位成功后,扩张器逐级扩张软组织,并置入工作套筒及内镜系统。之后,不需要再透视,所有操作均在内镜可视条件下进行。

 

手术节段定位

 

 

术中透视 

(A,B) TESSYS group, Anteroposterior

(A) and lateral 

(B) radiograph showing the working channel deeply inserted into the disc space . 

(C,D) TESSYS-FULLSEE group, Anteroposterior

(C) and lateral 

(D) radiograph showing the working channel just inserted into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area. 

 

 

典型病例

 

XXX,男,28岁,左下肢疼痛三月余

 

术前MRI

 

术中定位

 

镜下操作

 

 

与传统的TESSYS技术穿刺全程需要X线透视相比,我们采用的全麻下的TESSYS-FULLSEE椎间孔镜技术,术中常规只需透视一次,然后在内镜可视化操作下将孔镜工作套管置入病变区域。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真正意义上的全内镜技术,贯穿穿刺至髓核摘除全过程。

2.术中透视少,仅在将通道置入椎间孔后透视正侧位一次,对病人和医护人员辐射少。

3.整个手术操作在脊柱内镜监视下进行,不易损伤神经,安全性好。

4.采用全麻,病人舒适度高。

5.与传统脊柱内镜技术相比,精准程度更高,组织创伤更小,减压更彻底,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局麻下手术,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因神经根刺激和髓核摘除操作给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术中需要静脉辅助强化药物来麻醉患者;这些弊病,全麻下可以完全避免。

 

我们所采用的全麻下TESSYS-FULLSEE椎间孔镜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在可视化条件下建立孔镜工作套管,解决了当前孔镜技术亟待解决的瓶颈技术,大大减轻患者术中的疼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手术精准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星火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

世界华人骨研会会员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转化与创新学组青年委员

SICOT中国部数学骨科学会湖北分会秘书长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师》杂志审稿专家

 

擅长:脊柱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脊柱侧弯,脊柱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