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 | 神经修复的原则和时机
01
- 神经修复的基本原则 -
损伤神经的修复并不单是修复神经外形上的连续性,有效的神经修复取决于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的轴突能否与其远端末梢器官重建正确的联系。换言之,损伤神经修复后,再生的轴突沿着远端的神经内膜管延伸生长,到达功能性质相同的神经终器才会有功能恢复。例如近端感觉神经的轴突必须与远端的感觉感受器连结起来,才会有感觉功能恢复。近端的运动神经轴突必须与远端肌肉的运动神经终板连结起来,才能恢复肌肉的收缩功能。如果缝接错了,功能将不能恢复。因此,熟悉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精确地修复损伤神经功能的连续性,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创伤外科医生在进行损伤神经修复时,必须注意下列原则:
-
1、进行认真细致的临床检查。术前通过询问有关伤、病史,结合肢体的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等方面的检查,必要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损伤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
2、应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精细轻柔的无创操作。避免直接用带齿镊或止血钳夹持神经束,只允许用平的、细而尖的小镊子夹持神经外膜与神经干的束间组织。在缝合神经外膜时,缝合针线不要穿入神经束,缝合神经束时不要穿人神经束内,以便减少对神经轴索的损害。
-
3、解剖神经束应从近、远端正常的神经束开始,特别是在神经的二期或晚期手术时。神经损伤处瘢痕很多,很难分离,从正常部分开始易于辨认。
-
4、损伤神经的断端或假性神经瘤要彻底切除,直至正常神经组织为止。
-
5、精确对合神经束,缝合时损伤神经的近远端神经束,必需做到精确对合,才能保证近端的神经纤维有效地、数目尽可能多地向远端神经内膜管生长。由于神经下内的支持组织占神经干截面30%~70%,只有神经束的精确对合才能保证这一点。
-
6、神经两端应于无张力下缝合。在有张力下缝合神经是危险的,因为在有张力下缝合神经外膜易造成缝合口处形成空隙,瘢痕形成,影响神经再生。或外膜被撕破,神经束散开,再生神经易穿越缝合口裂隙,形成膨大的假性神经瘤(图1)。此外在有张力的情况下缝合神经,将影响神经的血液循环,Lundborg曾作兔的胫神经实验,发现当其长度增加8%即可使神经干上小静脉的血液减慢,当长度被牵拉增加到15%,神经内所有血管的血流全部停止。一般当肢体在中立位或邻近关节屈曲20°,神经干缺损不超过2cm,可以直接缝合神经。
图1 神经缝合常见的错误
(1)神经对合粗糙,縫线过粗;
(2)神经外膜上的血管未精确对合,神经束外露;
(3)神经在有张力下縫合神经外膜,其内的神经束向两端回縮,神经断端间形成问隙;
-
7、减少神经断端的缝线,神经缝线过多将引起异物反应,使瘢痕组织增生。一般缝合神经外膜用7-0或8-0无创线,缝合神经束用9-0缝线。缝合的要求以神经或神经束对合良好为准,不应过密。
-
8、应将神经缝合处置于血液循环良好的软组织基床中,尤其是长段神经处于游离状态作缝合或进行游离神经移植,神经的血液来源依赖于周围软组织基床,小部分来源于两端神经组织。
-
9、术后应适时进行神经的康复治疗,其中包括运动、感觉功能的再训练。
02
- 神经修复的时机 -
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损伤神经修复的决定,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细胞、神经干远近端、 肌肉细胞和感觉终器的代谢和结构变化。 其他因素如病人的一般情况、创伤情况和合并损伤等,均应进行综合的考虑。 在损伤神经修复时机方面,一般需掌握以下原则:
-
1、闭合性神经损伤一般不宜作一期手术修复。在无骨折的闭合损伤中。需观察3个月,通过临床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如证实神经可以自行恢复,则继续观察治疗。如3个月后无恢复,或恢复很不理想,应行手术探查。术中根据电生理学检查,测定通过神经损伤处的电活动,如能测到神经的动作电位,则行神经松解术;如无动作电位,应将损伤处瘢痕切除,进行神经的直接缝合或游离神经移植。如果是闭合性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如骨折经闭合整复后位置理想,只需应用外固定即可,损伤的神经仍可观察3个月;如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探查损伤的神经,并根据术中所见进行神经松解或缝合。
-
2、开放性神经损伤均应手术探查,特别是损伤时间短,创口清洁无污染,创口整齐的病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争取一期修复神经。如创口污染严重,损伤广泛,造成神经缺损,由于手术当时很难判断神经损伤的真实水平,不宜作神经移植,但需将神经两断端缝合固定于邻近的组织上,以免神经回缩,增加神经缺损的长度。如创口已感染化脓,需积极处理创口,促进愈合,3~4个月后再考虑作神经修复。如在二期修复时发现创口瘢痕多,无良好的软组织基床,需先行皮瓣或肌皮瓣移植,创造神经修复和恢复的良好软组织基床。
整理自:《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
作者:韦加宁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