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骨病百科 > 矫形疾病 >

玖玖骨科小知识:类风湿关节炎

来源:未知  |  发布时间:2018-07-26 14:33  |  浏览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冷晓梅 副主任医师  |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最为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侵犯的靶器官主要是关节滑膜,也可侵犯浆膜、肺、心脏、血管、神经、眼等组织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32%~1.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4%~0.36%,患病总人数至少400万。类风湿关节炎是导致关节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未经治疗的患者两年致残率约为50%,3年致残率为70%。而一旦出现骨破坏性改变,将是不可逆的。因此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致残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是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除了有以上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有全身性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炎等。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

 

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要早期治疗?

唐福林 (审核) 教授;主任医师  |   北京协和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一部分可自行缓解,一部分进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2年内发生骨关节侵蚀,功能丧失,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但现有的检测手段对类风湿关节炎要明确区分病情是良性还是进展型并不十分容易,为防止关节病变的进展,应按医嘱服用抗风湿药。目前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以克服过去单独用一种药的弊病,期望能更好地延缓病情进展。一般开始联合使用快作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或非甾类抗炎药)和慢作用药(如甲氨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这样,既可早期减轻疼痛,又可使慢作用药发挥作用,控制病情进展。由于慢作用药1~3个月起效,6~12个月才达到疗效高峰,故需长期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

本文编辑 陈荟先   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