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骨病百科 > 足踝疾病 >

跟痛症的治疗

来源:未知  |  发布时间:2018-07-25 10:23  |  浏览量:

跟痛症是以足跟疼痛为主要表现,由于跟骨骨膜及周围纤维组织损伤造成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祖国医学对跟痛症早有研究,隋代巢元方称之为"脚根颓",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过度的蹦跳、穿硬底鞋走路过多、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及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等。普通人自己不易区分,只有医生可以帮你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对因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QQ截图20180523212136.png

QQ截图20180523220159.png

保守治疗的方法有休息、足跟垫、冰敷、牵伸、理疗、非甾体类药物、局部注射等。所以治疗首先要适当减少走路,其次穿软底厚底的运动鞋,尤其是带有气垫的质量好的鞋。当然,对于跖腱膜跟骨止点的损伤,还可以应用足跟垫,减少其受力。这样才可能较快的好转。

QQ截图20180523203121.png

局部冰敷特别适用于剧烈运动后,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牵伸力量练习,大约2~3个月。主要是增加跟腱和跖筋膜的力量平衡。约80%的患者可治愈。该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早晨第一步疼痛明显,因此可以让患者早晨踩第一步之前背曲足趾3~5分钟,牵拉足底筋膜,这样可缓解症状。方法有两种:其一,将身体向前倾靠于桌子或墙上,同时保持足跟触地;其二,夜间用支具或小夹板固定。两者均可使跖筋膜和跟腱得到牵伸。美国足踝部矫形外科学会的统计表明,在治疗的最初8周仅用单纯的跟腱和跖筋膜牵伸锻炼就可使约70%病人的跟痛症状改善。由此可见,方法虽简单但疗效显著。

QQ截图20180523212314.png

QQ截图20180523204340.png

理疗的有冲击波、中药药浴、脉冲超声波、音频导入、离子电渗疗法疗效有限等,除冲击波公认有一定疗效,其余疗效有效,特别指出不建议按摩。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急性病例有效,用药时间一般为2~3周。对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例效果不佳。

不建议轻易地对顽固性病例采取局部注射疗法,也就是俗称的“封闭”,确实个别病例注射皮质激素有时有效,但有引起跟骨脂肪垫萎缩和跖筋膜撕裂的可能性。一般注射次数不超过2-3次。

绝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手术治疗只适用于顽固性跟痛症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且患者的生活方式或日常活动受影响。手术方式70年代以前以单纯切除跟骨骨刺为主,80年代以后多行跖筋膜切断加跟骨骨刺切除,90年代以后出现利用关节镜技术跖筋膜切断加跟骨骨刺切除及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松解。一般认为骨刺只是表征,并不是疼痛的根源,因此手术治疗有争议。而且松解过多的跖筋膜潜在并发症是逐渐发展而成的扁平足,另外手术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跟痛症症状的改善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有的需要一年时间。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需要有耐心。当症状缓解后应逐渐恢复运动以防症状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易于取得好的疗效。病程越长,保守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代表网络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方联系。